
东晋时期配资世界门户,朝中重臣谢安与王坦之不仅是同僚,更是相交甚笃的挚友。两人皆出身于显赫的士族门第,谢安来自陈郡谢氏,王坦之则出自太原王氏,两家门第相当,遂结为儿女亲家。谢安将掌上明珠许配给王坦之的公子,这本是一桩门当户对的美满姻缘。然而世事难料,谢安万万没想到,这位看似前途无量的乘龙快婿日后竟会成为迫害自己的祸首,最终迫使这位一代名相不得不离开权力中枢,远赴地方任职以避祸端。更令人唏嘘的是,这位女婿虽生得仪表堂堂、风度翩翩,却是东晋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佞之臣。那么,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究竟是何方神圣?
一、恩将仇报的卑劣行径
此人名为王国宝,乃太原王氏的嫡系子弟,是王坦之膝下排行第三的公子。成年后,他如愿迎娶了谢安的爱女,成为当朝宰相的东床快婿。然而谢安慧眼如炬,很快发现这位女婿品行不端,《晋书》记载其少无士操,不修廉隅,完全不具备士大夫应有的操守与修养。因此谢安虽贵为岳父,却始终不肯徇私提拔,仅安排他担任尚书郎这样的闲职。心高气傲的王国宝自恃出身名门,认为惟作吏部,不为余曹郎,对岳父的安排极为不满,竟公然抗命拒不上任。
展开剩余68%为谋取仕途晋升,王国宝开始处心积虑地巴结权贵。他看中了妹婿会稽王司马道子这棵大树。司马道子身份显赫,乃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七子,与当朝天子晋孝武帝司马曜是一母同胞的兄弟。当时孝武帝为制衡谢安等士族势力,特意重用司马道子分权。更巧的是,王国宝的堂妹正是司马道子的王妃,这层姻亲关系让他与司马道子一拍即合。二人沆瀣一气,在朝中结党营私,不断在孝武帝面前诋毁谢安,致使这位功勋卓著的宰相渐失圣心。
二、平步青云的仕途轨迹
公元385年,郁郁寡欢的谢安与世长辞,司马道子趁机独揽朝政大权。得势后的司马道子对王国宝大力提携,先任命其为秘书丞,不久又升迁为琅邪内史,兼任堂邑太守,加封辅国将军。此后王国宝的仕途更是一路高歌猛进,先后出任中书令、中领军等要职,在短短数年间便跻身东晋权力核心,与司马道子持威权,煽动内外,把持朝政。
王国宝的舅父、中书郎范宁是位刚正不阿的官员,对甥儿的所作所为深感不齿。他冒死向孝武帝进谏,建议罢黜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臣。得知此事后,恼羞成怒的王国宝竟指使亲信袁悦之,通过尼姑妙音向太子生母陈叔媛递送密信,谎称自己忠谨,宜见亲信。不料东窗事发,孝武帝震怒之下处死了袁悦之。惊恐万状的王国宝急忙向司马道子求救,在其运作下,正直的范宁反被外放为豫章太守。逃过一劫的王国宝从此更加肆无忌惮,愈骄蹇不遵法度,最终连孝武帝也难以容忍他的嚣张气焰。
三、恶贯满盈的可悲下场
孝武帝虽与司马道子是同胞兄弟,但因司马道子专权擅政,兄弟间渐生嫌隙。得罪皇帝的王国宝见风使舵,遂谄媚于帝,刻意疏远司马道子。此举激怒了司马道子,一次在内省议事时,暴怒的司马道子竟当场拔剑相向。公元396年,孝武帝突然暴毙,晋安帝继位,善于钻营的王国宝立即故技重施,重新投靠司马道子以求自保。
重获重用的王国宝官至尚书左仆射、后将军、丹杨尹,更掌控了东宫禁军。此时的东晋朝政腐败不堪,民怨沸腾。前将军、青兖二州刺史王恭忍无可忍,于397年四月以清君侧为名,起兵讨伐王国宝。为平息众怒,司马道子不得不丢卒保车,将王国宝作为替罪羊赐死。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由前秦归顺东晋的名士苻朗曾一针见血地评价王国宝是人面狗心,这个精准的评语最终成为历史对这个奸臣的盖棺定论。
这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故事,不仅展现了东晋末年政局的波谲云诡,更揭示了权力斗争中人性的复杂与多变。王国宝从名门之后沦为千古罪人的经历,成为后世警示权奸的典型案例配资世界门户,其教训发人深省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